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淅川剑指“微腐败”,实现赴京、赴省“零上访”!

    信息发布者:侯振淅
    2019-12-10 06:11:20   转载

    11月25日,记者来到淅川县老城镇冢子坪村,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,“三清理一公开”的公示栏就在最显眼的位置。谁家是贫困户,谁家用了补贴,村里有多少钱,花在哪里……每一笔都写得清清楚楚。

    “财务清晰,阳光公示,还干部一个清白,给群众一个明白,心里疙瘩解开了,不猜疑了,不告状了,大家伙铆足了劲儿发展致富。”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自豪地说,如今,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,合作社还发展有120亩的林果,“随着规模的扩大,村集体每年收入十来万元轻轻松松。”

    冢子坪村的变化,只是淅川县“三清理一公开”专项活动发生蝴蝶效应的其中一个案例。

    所谓“三清理一公开”,即清理村级财务,清理惠农资金项目,清理不合格党员,深化党务村务公开。近年来,淅川县以“三清理一公开”专项活动为抓手,盯紧基层“微权力”,彻查村组“微腐败”,盘活县乡村立体监督“一盘棋”,构建基层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       擘画顶层设计管长远

   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、全国移民大县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过去由于历史原因,农村基层政权群众基础差,村“两委”班子软弱涣散,政令上下不畅等问题比较突出,违规套取截留惠民资金等危害群众利益的“微腐败”问题屡禁不止。2016年,淅川县被省纪委确定为整治基层腐败和不正之风重点监控县。

    刚上任才几个月的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寝食难安,他多次轻车简从、不打招呼下基层深入调研,了解基层实际,倾听群众呼声。卢捍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,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,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。我们当时就是坚持顶层设计型改革和问题倒逼型改革相结合,最终目标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,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,建立一套有利于乡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。”


    说了定,定了干。从2017年5月起,淅川县决定在全县集中开展“三清理一公开”专项活动,以猛药去疴、刮骨疗毒、壮士断腕的决心,从全县500个行政村(社区)入手,向群众身边的“微腐败”开战。

    说干就干,雷霆万钧。该县专门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,县委书记卢捍卫任组长,县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,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活动领导小组成员,办公室下设村级财务清理组、惠农项目清理组、不合格党员清理组、党务村务政务公开组、执纪问责组等七个专项工作组。

    淅川县委常委、纪委书记胡恩峰介绍说,活动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织,从60个县直单位抽调450名掌握一定财会、法规知识的机关干部,组建86个清理工作组,对全县500个行政村(社区)4495个村民小组近3年来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,全面开展清理村级财务,清理惠农资金项目,清理不合格党员,深化党务村务公开工作,聚力铲除农村小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之顽疾。

        剥茧抽丝剑指“微腐败”

    工作队所到之处,第一时间张贴工作通告,向农户发放宣传单,公开举报方式及举报电话。工作队员同时走村入户,倾听百姓声音,认真细致收集线索,归纳整理矛盾和问题。

    针对发现的问题线索,该县按照“县乡纪委领办督办一批,移交司法机关一批,向相关职能部门交办一批”的原则,正确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持之以恒开展“灭蝇”行动,严肃查处各种贪腐犯罪行为。

    “工作队员顺藤摸瓜、剥茧抽丝的专业精神,以及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敬业精神,逐步打消了群众的戒心,很多群众甚至主动上门反映线索,工作人员的心和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。”淅川县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组组长杨喜成说。

    上集镇铁庙村何家组原组长何某在协助政府从事征地补偿款保管、发放过程中,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与他人采取截留的方式,将应当发放的征地补偿款50200元据为己有。县纪委监委认真查证后,给予何某开除党籍处分,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。

    年近60岁的县移民局第二工作组组长王国奇,随着马蹬镇白渡村村民张某实地核查其退耕还林情况时,张某因心中有鬼,故意引着他穿密林、钻山沟、绕圈子。但王国奇不言苦不怕累,烈日酷暑下毫无怨言。最后,当张某看到他衣服湿透也不放弃时深受感动,同时也充满愧疚,不得不说出骗取专项资金的实情。仅此一事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。

    短短4个多月时间,驻村工作组深挖彻查基层矛盾13367件次,除及时移交给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外,实地解决基层矛盾6977件。同时,还归纳整理出各类问题线索3264个,挖出了一批群众身边的“腐败”问题。

    寺湾镇秦家沟村一位村民终于领到了自己的核桃树种植补贴款,高兴地说:“‘三清理一公开’活动真是太好了,为我们群众办了大实事、大好事。”

   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“微腐败”问题,防止问题反弹,淅川县委又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春季,深化开展“三清理一公开”活动,责令完成情况较差的工作队把工作推倒重来,直至摸清底子,找准问题。

    淅川县纪委监委组成工作专班,对清理发现的所有问题线索归类管理及分类处置情况,分年度进行督导验收。对已查办的案件及时进行“回头看”,按照需整改问题、待调查问题、应完善制度问题分类施策,参照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分批向案发单位下达纪律检查建议书,确保实实在在的效果,让群众看得见。

        标本兼治涵养“好生态”

    除积弊,惩腐败,既要治标,更要治本。淅川县在开展“三清理一公开”专项活动过程中,通过“建立健全村级监督委员会、成立乡镇‘三资’管理中心、公示公开常态化”三板斧,着力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。据了解,目前共修订完善农村管理制度1928项,新建制度1219项,公示公开事项7595项。

    “乡镇对村级账务统一管理,各村每月一报账,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要经过层层把关审批,彻底改变了过去不少村账目不清、支出混乱等弊病。”金河镇“三资”管理中心主任段宗成感触颇深。目前,淅川县在全县17个乡镇(街道)成立了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中心,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,结合相关法规政策,印发了《淅川县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乡镇(街道)政府、“三资”委托代理服务中心、财政所及各行政村(社区)的工作职责、管理范围以及阵地建设、人员配备等。针对农村“三资”管理不规范、支出随意、处置集体资产无序等现象,明确规定了农村集体财务支出“六要素”“三把关”,确保农村集体支出真实有序,同时还要接受县纪委监委、县财政局、乡镇(街道)、村级监督委员会四级监督。

    目前,淅川县500个行政村(社区)均已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,选举产生专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500名,专职委员500名,兼职委员500名。并建立由乡镇党委、纪委直接管理的工作机制,彻底打破监委会与村“两委”班子的利益关联,以便大刀阔斧开展监督工作。同时,该县还对监委会主任和委员的职责权限、监督内容、监督方式、管理与考评等有明确要求,并全部“上墙”。金河镇金福社区村务监委会主任贾清告诉记者:“监督事项、工作流程清清楚楚,有很强的操作性,县里还对我们进行专业培训,如今工作起来得心应手。”为倒逼监委会主任和专职委员确实发挥监督作用,各乡镇建立工作台账,乡镇纪委定期听取各村监督委员会工作汇报,村务委员会主任按季度做大会述职。

    记者在淅川县采访时看到,500个行政村(社区)在显著位置安装了统一的标准化公开栏,13大项公示内容写得清清楚楚,并且逐步统一加装监控摄像头。在淅川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大屏上,可以实时远程点击查看全县各村的村务公开情况,对于“不公开、半公开、假公开”等问题,发现一起,查处一起,曝光一起,倒逼党务、政务、村务公开的制度化、规范化和常态化。

   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。据统计,自2017年以来,此次专项活动发放公开信3000余封,召开各类群众会议1000多次,走访群众3899户,审计资金11.38亿元。共处置各类违纪人员678人,累计移交司法机关14人。规范完善合同110份,取消违规合同4份,新纳入村账管理资金1002.95万元,追缴资金26.43万元。全县基层政治生态呈现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:

    全县信访总量实现了三连降,2016年下降80%,2017年下降68%,2018年再次下降60%,信访工作从全市倒数第一跃居全市前列;

    连续两年荣获全省“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”称号,2018年度更是首次实现了赴京“零非访”,2019年赴京、省上访通报为零;

    政法工作全市综合考评中,淅川县由落后迈入全市榜首,相继荣获2017年度全市“平安建设先进县”、2018年度全省“平安建设优秀县”称号,2019年上半年全市公众安全满意度调查居第2名。

    各种惠农项目和惠农资金源源不断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,软籽石榴、大闸蟹、核桃、中药材、黄金梨、大樱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在淅川遍地开花,总规模已突破30万亩,经济和生态实现了同频共振。

    基层治,则国家治;基层安,则事业兴。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:“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,淅川县通过‘三清理一公开’专项活动,弘扬了清风正气,净化优化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,整治了农村党组织‘软、瘫、散’问题,着力夯实基层基础,画出最大同心圆,让人民群众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红利。”

    ■短评

    基层治理的创新密码

   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,着力夯实基层基础,创新基层治理,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内在要求。近年来,淅川县创新开展的“三清理一公开”专项活动,盯紧基层“微权力”,彻查农村“微腐败”,落细落小、逐个突破,解剖麻雀、系统治理,群众明明白白,干部清清白白,涵养了“山清水秀”的基层政治生态,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乡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。

    “微腐败”虽“微”,但绝不能“微治理”。坚持顶层设计型改革和问题倒逼型改革相结合,从群众最关切、反映最强烈的村级财务及惠农资金等问题入手,重拳打击“微腐败”,探索建立新机制……淅川县的创新之处在于,既立足当前严肃惩治,又着力长远强基固本;既注重顶层设计,又善抓基层创新。

    作为治理体系的“底盘”,基层治理大有可为。淅川探索出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给我们以启示:只有把党中央精神同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,做好上下有机结合的大文章,实现创造性落实、创新性转化,才能真正释放治理效能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